日本人身高普遍偏矮,这一事实众所周知。在20世纪初期,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约为158.8厘米,女性的身高约为141.3厘米。那时候的中国人常常戏称日本人为小鬼子。而在历史上,我国的古人也称日本人为倭寇,其中倭字本意也有矮小的含义。
这一政策在实施后确实带来了显著效果。牛奶中富含蛋白质和钙,这些成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能够在身体内发挥重要的结构和代谢作用;而钙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对骨骼的生长和强壮至关重要。因此,适量饮用牛奶为身体提供了必要的营养,从而促进了身高的增长。
然而,跟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出现了变化。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自90年代以来,日本人的身高再也没有明显地增加。也就是说,70年代出生的父辈和95后或00后的孩子相比,子代的身高并不比父辈高,甚至有可能还稍矮一些。日本人的身高似乎已经触及了极限,170厘米似乎成为了瓶颈,无论是通过喝牛奶还是其他方式来补充营养,似乎都无济于事。
身高增长停滞的现象并非仅仅局限于日本,全世界内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比如美国的身高增长也早已进入停滞期,60年代的人和现在的人相比,身高就没有变化。尽管如此,由于种族基因的差异,美国黑人男性的平均身高约为176.5厘米,白人男性则为177.8厘米。而荷兰人的身高则在全球排名最高,平均身高约为183厘米。
很多去过日本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印象:日本人的饮食非常精致,但量却很少,一碗饭的量可能只有一个巴掌大。而且日本人不太喜欢吃油腻的食物,通常以海鲜和蔬菜为主,相对较少摄入高热量的食物。因此,在青春期的生长发育阶段,孩子们本应通过丰富的饮食来获取足够的营养,但由于饮食量小、营养不均衡,身体的发育自然受一定的影响。 另外,日本女性普遍追求瘦身,街头很少能看到身材肥胖的人。这也导致日本人普遍给人一种单薄的印象。饮食不健康、营养不足,哪怕再怎么喝牛奶,也没有办法弥补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此外,受限于岛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日本的畜牧业并不发达,面积有限的岛国上很难养殖大量的猪牛羊,这也是导致日本饮食中肉类和高热量食物摄入较少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可能更根本的原因是日本人的基因。日本是一个岛国,一直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化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岛屿侏儒化,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相对封闭的岛屿环境中,人类或动物为了适应资源匮乏的环境,体型变得更小巧,生长速度也有所减缓。类似的现象不仅发生在日本,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菲律宾的阿伊塔人等地区的居民也都呈现出身材较小的特征,这被认为是岛屿侏儒化的表现。 尽管如此,日本人依然难以接受大和民族基因存在缺陷这一说法。他们的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至今仍未能突破身高的天花板。 与日本情况不同,中国的身高增长趋势则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根据统计,2000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7.1厘米,女性为155.8厘米。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离170厘米还差3厘米。而到了今天,00后男生的平均身高已达到了175.7厘米,女生则为163.5厘米。这一变化意味着00后在身高上比父辈高出了大约8厘米,身高的增长趋势还在持续,远远没有到达极限。 这种增长趋势背后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了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饮食结构得到了改善,大家接触到更多营养丰富的食物,从而促进了身体的发育。此外,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医疗服务来保持健康,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中国城乡之间的身高差距正在逐渐缩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和乡村居民在医疗、饮食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距逐渐消失。这也让农村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条件,从而有助于身高的增长。 总之,中国的年轻一代身高增长势头强劲,家长们不用担心孩子的身高问题。只要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并鼓励孩子健身,身高的增长自然会水到渠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