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棉的制备过程看似简单,却需要严控温度和配比。首先,将浓硝酸和浓硫酸按1:2的容积比混合,搅拌均匀并控制温度在30℃以下。
然后,将脱脂棉投入混合酸中,继续搅拌并保持温度。经过十分钟左右的反应,脱脂棉就转化成了硝化棉。
此后,硝化棉迅速被各国军工厂所青睐。它不但可以制造火箭推进剂,还是子弹和炮弹发射药的关键原料。
北约援助乌克兰的155毫米炮弹,其射程之所以能达到数十公里,硝化棉功不可没。
2008年,两家公司在南京化工园区成立合资企业,年产硝化棉1.5万吨,一跃变成全球最大的硝化棉生产商。
除了人力成本低和税收优惠等因素,中国对硝化棉生产的包容态度也是吸引外企投资的重要原因。
毕竟,硝化棉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欧美国家新建工厂往往会遭到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
中国硝化棉产业的崛起,既是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也预示着这个东方大国在军事工业领域的迅速崛起。
强大的生产能力不仅让中国军工厂拥有了充足的原料供应,也让中国在国际硝化棉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及欧美国家的硝化棉交易量不断攀升,成为各方争相追逐的"香饽饽"。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对硝化棉的控制权俨然成为了影响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
欧美国家意识到,倘若中国对其施以"卡脖子",本就捉襟见肘的弹药储备将更加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中国硝化棉的依赖也日益加深。战火纷飞之际,不起眼的化工原料已然成为了军火库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先生"。
据统计,仅2022年一年,欧盟就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近9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
为维持对乌克兰的军援,补充本国库存,欧盟迫切地需要提高军工产能,尤其是炮弹的生产能力。
然而,当欧洲各国准备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炮弹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障碍出现了——硝化棉短缺。
炮弹的生产离不开这种关键的化工原料,而欧洲的硝化棉主要依赖进口,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
更令人头疼的是,2022年10月,欧洲议会发布了《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禁止从事强迫劳动的企业向欧盟出口产品。
由于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棉花被某些国家污蔑为"强迫劳动"产品,该条例实际上间接禁止了欧盟国家进口用新疆棉花制成的硝化棉。
法国和德国等国的军工企业都表示,由于硝化棉供应不足,炮弹产量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和对乌克兰的援助。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公开抱怨称,中国限制了对欧盟的硝化棉出口,是导致这一困局的罪魁祸首。
然而,这种观点显然与事实不符。中国从未限制过硝化棉出口,真正的问题就在于欧洲自己制定的规则。
眼下的困境凸显了欧洲军工业的一个软肋——对外依赖度高,自主保障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为追求经济利益和减少环保阻力,欧美国家将军工生产的一些重要环节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自己则专注于高的附加价值的研发设计环节。
这种全球化分工的模式,在和平时期能够更好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在战时却有几率会成为"卡脖子"的筹码。
俄乌冲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暴露了欧洲在关键军工原材料上对他国的依赖,敲响了产业安全的警钟。
欧洲国家需要反思自身的军工产业政策,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提高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
眼下,欧洲军工业正面临一场自我革新的考验,能否在硝化棉短缺的阴霾下找到出路,事关欧洲在未来全球军工版图中的地位。
在欧洲为硝化棉短缺而焦头烂额之际,中国硝化棉产业的蓬勃发展背后,是这个东方大国慢慢地加强的战争潜力。
据统计,2023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2.6兆美元,占全球的近30%。
以钢铁行业为例,中国的年产量稳居全球第一,超过10亿吨,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十几倍。
汽车产量也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2022年达到2800万辆,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军民融合,是指军事和民用资源要素的深度结合,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这一理念源自中国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宝贵经验,即"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在中央的顶层设计下,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2017年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筹推进这一进程。
一方面,庞大的民用工业体系为军工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生产能力。
以硝化棉为例,中国民用化工企业每年可为军工厂提供数万吨优质原料,为炮弹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军工领域的非公有制企业已超过1万家,其中不乏在特种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
以飞机制造为例,歼-20隐形战斗机已形成战斗力,其年产量有望突破百架,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这一能力的国家。
航母建造方面,中国已先后下水了"辽宁号"和"山东号"两艘常规动力航母,第三艘弹射型航母也已经在建。
而在新型武器领域,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量子雷达等尖端技术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坦克生产为例,如果中国将10%的汽车制造能力转为军工所用,每年就可生产1.5万辆99式主战坦克。火炮、弹药的产能同样惊人。
有军事专家测算,若中国每年将280万吨硝酸全部用于军工,可生产高达1600多万吨炮弹。
当然,这些数字只是一种假设和潜力,代表了中国在极端情况下的战争动员能力。
但其背后所凸显的,是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经济总量的大国,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所能迸发出的惊人力量。
这种力量,正是中国战争潜力的根本所在。它既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实后盾,也是捍卫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
拥有强大的战争潜力,是大国在复杂博弈中的一张王牌。而中国的军民融合之路,无疑为其他几个国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当中国硝化棉产能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博弈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俄两国的硝化棉贸易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日本NHK新闻报道,仅在2022年至2023年的短短两年间,中国就向俄罗斯出口了超过2000吨硝化棉。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5月之前,中俄两国之间基本上没有任何大宗的硝化棉交易。
数据显示,中国不仅是俄罗斯在亚洲的最大硝化棉供应国,而且在定价方面也掌握了主动权。
据欧盟内部市场专员透露,中国目前是法国、德国等国炮弹生产线的重要原料来源。
然而,由于此前提到的"强迫劳动"条例,欧盟国家从中国进口硝化棉的渠道受到了限制,导致其军工产能难以满足援乌需求。
俄乌冲突背景下,失去中国的硝化棉供应,无疑会影响到欧美国家对乌军事援助的力度和持续性。
一方面,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贸易原则,既没有对俄罗斯进行单方面的制裁,也没有对欧美国家采取差别性政策。
另一方面,面对俄乌冲突带来的复杂局面,中国始终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致力于促进和平。
欧美不撤销对中国新疆棉的污蔑指控、不辟谣道歉,中国就不对他们出口硝华棉!
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关税战,中方迅速反制,暂停波音飞机交付,全球航空巨头被推上中美博弈最前线,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当波音被卷入关税战的风暴中心,一家公司的命运,已不再只是市场博弈的结果,而是大国关系重塑格局中的一枚关键棋子。中美之间这一回合,又将如何落子?
对抗升级!特朗普怒了:哈佛大学不再“体面”,应对其征税!白宫回应:总统希望得到道歉!哈佛多项研究叫停,实验猴等动物将被迫安乐死
哈佛大学和特朗普政府的“对抗”进一步升级。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近日,美国联邦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要挟,要求多所高校“整改”,美国著名私立学府哈佛大学则选择“硬刚”。据央视新闻,哈佛大学4月14日拒绝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
午睡超过这一段时间,死亡风险增加30%!(极目新闻、央视新闻) #打工人 #健康 #健康科普 #科普 #睡眠
山西“订婚案”维持原判,被告获刑3年,审判长答问:处女膜未破裂影不影响罪的认定?#媒体精选计划
订婚案宣判在即男方很平静 男方已被羁押712天,当地村民谈订婚案:不理解(极目新闻)
男子花155万买迈巴赫S480跑滴滴:除去车贷月入近万,平均1个月接40单
近期,北京一男子花155万买迈巴赫S480跑网约车,引起不少网友关注,袁先生也会将跑车日常社会化媒体,因此也收获了不少粉丝。
美债遭遇20 年最惨抛售,人民币却走向全球第三,特朗普害怕的事发生。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舞台上,一场金融格局的大变革正在悄然上演。
记者: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近日发布《2025年情报界年度威胁评估》报告称,中国是美最大军事和网络威胁,“中国军方可能计划使用大语言模型”开展信息欺骗行动。
84岁老太被大女儿带出养老院,取光40万存款;送其入院 小女儿:外出未经我同意,养老院应担责
不料却在黄女士不知情的情况下,其母被数十年未来往、与前夫生的大女儿私自带出养老院,取走老人银行账户40万元。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是否谁能想到甲亢哥的一次中国行竟然炸出了势力。而他就是靠着“爱国、爱妻”人设,赚得盆满钵满的网红李美越。